12月26日20時
由中國能建中電工程華東院總承包的
安徽淮南潘集電廠一期
2臺66萬千瓦超超臨界燃煤機組工程
1號機組順利通過168小時試運行
正式投產發電

由中國能建中電工程華東院總承包的
安徽淮南潘集電廠一期
2臺66萬千瓦超超臨界燃煤機組工程
1號機組順利通過168小時試運行
正式投產發電

機組保護投入率、自動投入率及機組平均負荷率均達到100%,機組運行平穩、汽水品質合格,各項技術、經濟指標均達到國家標準,創同類機組領先水平。

作為安徽省“十三五”規劃建設的重點能源項目以及安徽省政府要求參與省2022年“迎峰度冬”電力保供項目,安徽淮南潘集電廠一期建設工期緊、任務重。
開工建設以來,項目團隊發揚“能吃苦、會干事、善管理、敢擔當、勇作為”的團隊精神,加強組織協調,優化施工方案,解決疫情期間人員流動受阻、設備物流不暢等諸多瓶頸,在確保現場疫情防控零感染和工程安全、質量的前提下,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有效地保證了1號鍋爐水壓試驗、廠用電受電、汽輪機扣蓋、鍋爐點火、汽輪機沖轉、機組并網、168小時試運“七個一次成功”,為1號機組按期投產發電提供了有力保障。

潘集電廠建成后,將通過傳統能源清潔化利用,帶動新能源規模化開發,推進‘風光火儲一體化’建設。潘集區,這個昔日的采煤塌陷區,一副和諧美麗的發展圖景正在徐徐展開。

綠色,體現在每一處細節,融入項目建設的全流程。從外觀設計到主體建造,均可看到節能環保的設計和建設理念。
項目團隊從工程計劃開始便精心部署,現場設置揚塵、噪聲、大氣監測設備,采用防塵網覆蓋裸露回填土,使用霧炮機,有效控制揚塵;在加工場設置沉淀池以減少對土壤的污染,防腐噴砂時設置空氣凈化裝置,焊接作業使用煙霧收集器,廠房安裝防噪音窗戶。通過新技術、新材料的廣泛運用,多措并舉推進綠色施工。

科學先進的工藝,賦予項目綠色內涵。現場標志性建筑冷水塔、煙囪,曲線優美,光潔如玉,360度無死角的完美“素顏”,詮釋出清水混凝土極致的美。能建工匠們精心打磨,追求最強質感,清水混凝土質量工藝遠超預期,構成施工現場一道靚麗的景觀。

古徽州文化與現代建造藝術的融合,傳統煤電與綠色能源的碰撞,從主廠房到加工區,從生活營地到辦公場所,高顏值與高品質相得益彰,呈現出綠色環保的現代化工地新氣象。
潘集電廠一期項目,依托資源優勢,可實現煤炭就近高效清潔利用、就地轉化,將成為全國礦區資源綜合利用和煤電一體化的典范,每年可供電約66億千瓦時。項目采用的二次再熱技術,是煤電高效清潔利用的最先進水平,污染物排放標準控制低于天然氣發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