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倪維斗、清華大學教授毛健雄、國家能源專家咨詢委員會副主任/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原局長徐錠明任會議主席。20位專家圍繞“大力推廣耦合生物質發電技術,促進煤電低碳清潔發展”主題發表演講。

會場
中國電力科技網主任魏毓璞致主題辭:
古有沈括、蘇軾名宦賢臣奉使河北,鼎盛繁華。
今有專家、骨干四方輻輳運籌帷幄,登峰造極。
古有石家莊太行山區鑄造兵刃鎧甲,揮戈返日。
今有耦合生物質發電攻堅電力科研,披荊斬棘。
尊敬的會議主席倪維斗院士、毛健雄教授,各位專家、與會嘉賓:
生物質與煤炭耦合燃燒、生物質燃燒發電供熱是全球減少煤炭消耗重要手段,是實現煤電低碳轉型,大幅度降低CO2排放重要發展方向。
去年金日,我們在天津召開第一屆研討會,共同探討燃煤鍋爐耦合生物質發電技術現狀、路線及前景。放眼國外大環境,歐洲約150家生物質耦合發電:3類7種耦合技術路線,氣化耦合5個,液化耦合2個,蒸汽耦合3個,其他140個為直燃耦合;而我國目前約300家生物質發電:大部分為1×30MW或2×15MW,其他1家2×50MW,1家4×30MW,約10家2×30MW。30MW以高溫高壓為主,少量高溫超高壓,15MW以中溫中壓為主。
國家能源局、生態環境部兩部委發布84個燃煤耦合生物質發電技改試點項目,涉及全國23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發展空間巨大,燃煤耦合生物質發電工作正式破題。今年兩會期間,代表紛紛就生物質發電建言獻策,提議從技術路線、財稅政策等方面加大推廣力度,引發業內能源革命“去煤化”思考。
東風吹來,生物質發電迎來新契機,激發發電集團、燃煤電廠、科研院所科技工作者技術創新與儲備參會動力。為此,我們齊聚石家莊召開第二屆研討會,及時推廣應用,解決工程實踐問題,實現能源領域與節能減排技術新突破。
感謝倪維斗院士、毛健雄教授等20位專家發表演講。
感謝會議主席徐錠明局長親切指導。
參會嘉賓定會在兩天會議中汲取營養,交流經驗,為生物質發電技術發展和進步作出貢獻!
藏頭詩一首獻丑,作為結束語:預祝會議圓滿成功!
預會昨年赴津門,倪院毛老徐局長。
祝愿大咖技術棒,暢議節能減炭強。
會之亨嘉金再聚,兩會東風吹大地。
議題跟緊政策走,生物發電新機遇。
圓夢架起國際軌,中國電力科技網。
滿座皆為翹楚士,眾喣漂山攻難題。
成蝶破繭路遙迢,齊心協力創佳績。
功在當代廣受益,康莊大道千秋利。

魏毓璞
中國電力科技網處長周麗宣讀會議主席徐錠明賀信:
魏毓璞主任:您好!
因另有公務,不能參加“第二屆燃煤鍋爐耦合生物質發電技術應用研討會”,深表歉意。在魏主任為首的中國電力科技網大力組織和推動下,我國電力企業及相關企業、科研院校同仁齊心合力,積極為電力革命作出重大貢獻。祝本次大會圓滿成功!

周麗
會議主席倪維斗致辭并演講:“發展生物質耦合及轉換發電,促進中國煤電的低碳轉型”。在去年天津“第一屆燃煤鍋爐耦合生物質發電技術應用研討會”基礎上,今年我們在石家莊召開第二屆。作為會議主席,我首先感謝各位代表的熱情參與和各位專家即將進行的精彩發言,并祝賀本次會議成功召開。
應對氣候變化,推進綠色低碳發展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的重大機遇。2015年簽署的《巴黎協定》,塑造全球能源低碳發展方向,同時也對未來煤炭使用提出嚴格限制。就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11月,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又發布《全球升溫1.5℃特別報告》,進一步提出:要將全球升溫控制在1.5℃,到2050年煤炭在全球電力供應中的比例要降低至接近為零。這無疑對以煤炭為主的我國能源發展提出更嚴峻的挑戰。
在應對氣候變化和實現經濟發展雙重目標下,我國能源實現綠色低碳轉型的過程實際上是非化石能源與煤炭賽跑的過程。目前在煤炭消費量中,電煤消耗約占一半,未來煤炭還會向煤電集中,因此,在未來幾十年內,煤電工業面臨的減碳壓力最大。煤電目前排放水平為850~1000g/kWh,盡管通過提高效率,例如采用最先進的二次再熱技術,碳排放可以下降到670g/kWh,但這同《巴黎協定》要求的100g/kWh相差甚遠,單純依靠提高效率不能解決低碳問題。
除提高效率外,碳捕捉和儲存(CCS)技術,也是一種可能的選擇方案。但CCS技術面臨高能耗、高水耗、高成本和高占地要求的難題,從技術適宜角度來說,采用CCS后的煤電更宜用于穩定基本負荷,無法實現靈活調節來配合可再生能源的大量使用,采用CCS并不是我國煤電低碳化的優化選擇。煤和生物質耦合發電,并逐步過渡到完全燃用生物質發電,是一個惠而不費、快速可靠解決煤電低碳發展優化方案,其原因和依據有三:一是摻燒生物質可以顯著降低煤電碳排放,而純燒生物質幾乎可以做到近零排放;二是煤電摻燒以及100%燃用生物質,不僅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煤電主要設備,經濟性好,而且保留可靠、穩定和靈活可調的技術優點,可以作為可再生能源大規摸發電的可靠靈活調度電源;三是在燃用生物質基礎上,如果再采用二氧化碳捕集和埋存,即所謂的BECCS,可以實現負碳排放,使煤電不再是碳排放的負擔,成為碳調節器和減碳救星。IPCC1.5℃報告中,認為要實現2050年溫室氣體凈零排放,必須使用BECCS技術。正是因為這種惠而不費的特點,煤電改摻燒生物質已成為國際趨勢?!栋屠鑵f定》后,歐盟國家在積累20年燃煤耦合生物質發電經驗的基礎上,正在從燃煤生物質耦合發電向燃煤生物質轉換發電過渡。
基于我國能源仍然以煤為主現狀,要實現煤電生物質燃料耦合和轉換,國家政策推動和激勵是關鍵,巨大的生物質燃料供應產業是支撐,可靠的混燒以及生物質燃煤技術是基礎。目前,煤電和生物質耦合發電及生物質轉換發電從技術上已經成熟。根據現有技術,煤粉爐和循環流化床鍋爐電廠均可改造發展成為與生物質耦合摻燒直至轉換成100%燃燒生物質的火電廠?,F在全世界共有150多套大容量燃煤電廠煤與生物質耦合混燒發電的實例,英國Drax電站已經成功地從摻燒開始,逐漸將6臺中的4臺66萬千瓦煤電機組改造成100%燃用生物質,而且建立和發展了完整的供應鏈及燃料生產、運輸、處理、燃燒技術。
2018年6月國家能源局和生態環境部也批準了84項燃煤火電廠生物質耦合發電試點工程,標志著我國較大規模地開展煤電生物質耦合發電改造工程的開始。然而,不言而喻,要支撐我國超過10億千瓦煤電的低碳轉型,所需生物質數量是巨大的,僅靠自然產生的農林生物質以及城市垃圾用作燃料的做法,不可能支撐轉型發展,因此需要在政策強有力的支持和激勵下,規劃和建立生物質燃料保障體系。為此,我們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重視煤電工業低碳轉型問題,確定把用生物質逐步替代煤炭、將煤電轉變為低碳火電的發展路徑,作為實現煤電低碳轉型的戰略途徑。
第二,開展建設生物質燃料全國性產業的頂層設計,將其與解決“三農”、大氣污染、荒漠化治理、能源發展、經濟可持續發展等重要問題以及循環經濟、綠水青山理念綜合在一起全面考慮和規劃,將發展全國性生物質燃料產業,作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和低碳發展戰略的橫貫性組成部分。
第三,研發和示范大型煤電摻燒和100%燃用生物質的技術,并將其作為“一帶一路”煤電技術出口新選項,迅速扭轉我國出口煤電技術造成帶路國家高碳鎖定的批評輿論。
第四,開展一系列戰略研究:一方面,摸清2050年實現電力工業低碳轉型所需要作為基礎、穩定和靈活性電源的火電容量,以及因此所需保證的生物質燃料需求量;另一方面,摸清中國生物能源資源現狀,土地資源狀況,生物能源的技術和前景,判斷未來生物質能生產潛力,并研究國際生物質燃料市場情況和未來大規模進口生物質前景。
綜上,我國能源體系和煤電工業正處于低碳轉型關鍵期,應抓住這一難得歷史機遇,全面建立生物質燃料全國性產業,通過政策推動實現生物質逐步替代煤炭,實現我國綠色低碳和經濟發展的雙重目標,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和引領者。因此,我希望,我們這次會議能夠對發展我國生物質耦合及轉換發電,促進中國煤電低碳轉型做出貢獻!

倪維斗
清華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系系教授毛健雄:“氣候變化與煤電低碳轉型之路”。以“2018年全球大氣二氧化碳濃度達到創紀錄的410ppm”為引,模擬全球氣溫升高帶來的種種影響。強調實現生物質混燒的耦合發電政策是關鍵,形成巨大的生物質燃料供應產業是支撐,可靠的生物質燃料處理和燃燒技術是基礎。整個電力系統,火電是其它電源無法取代的基礎、穩定和靈活電源,因此以煤為主的火電低碳發展,只能從“高碳”向“低碳”燃料方向轉變,也就是從燃煤發電向生物質發電方向過渡。針對《巴黎協定》溫升1.5℃減排目標對燃煤火電的要求,分析實現煤電向生物質混燒轉換的幾個關鍵問題——支持和激勵政策、生物質燃料供應產業、生物質燃料處理和燃燒技術。由于生物質燃料完全不同于煤炭燃料的特殊性,這種大幅度火電燃料轉換挑戰極其巨大,必須解決以上幾個關鍵問題,煤電燃料轉型是國家電力戰略的轉變,必須結合國家低碳發展戰略,進行頂層設計,長期規劃,政策推動,結合農林產業和三農發展,國土資源,國內外生物質燃料市場結合,統籌兼顧,試點示范,逐步推行。

毛健雄
中國能源建設集團規劃設計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龍輝:“英國大型燃煤鍋爐直接耦合生物質燃燒技術發展與工程應用”。目前世界上大型燃煤鍋爐直接耦合生物質燃燒技術主流發展方向是生物質與煤耦合燃燒。英國從原有的16座大型火電廠淘汰8座,剩余8座大型燃煤鍋爐全部開展直接耦合燃燒生物質,是目前世界上采取在大型燃煤鍋爐直接耦合生物質燃燒技術最多的國家,發展表明:大型燃煤鍋爐可實現自由比例生物質燃料給鍋爐提供熱量,可實現100%生物質燃料,不再燒煤。我國未來能源發展不可能像西方國家那樣去煤化、去核化,只能能源發展多元化,為此提出電能發展平衡和能源發展平衡兩個概念。未來在保證一定比例燃煤火電機組前提下,必將走大型燃煤鍋爐直接耦合生物質燃燒之路來降低CO2排放。直接耦合與直燃生物質鍋爐對比,具有效率高、環保標準較寬松、投資低、占地面積小等優勢。我國大型燃煤鍋爐直接耦合生物質燃燒原料主要是秸稈,容易造成受熱面腐蝕及堵灰。因此,直接耦合生物質燃燒比例需要嚴格控制,當燃秸稈時,耦合燃燒生物質量可控制在輸入爐膛熱量的8%以內;當燃林業加工木材的顆粒時 ,可將耦合燃燒生物質量放大到輸入爐膛熱量的20%甚至更高。建議進一步分析英國在大型燃煤鍋爐生物質耦合燃燒發電技術方面的設計和運行經驗,可先在亞臨界機組開展工作,逐步擴大大型燃煤鍋爐生物質耦合燃燒比例,逐步實現:超超臨界參數+生物質耦合燃燒+區域供熱的CO2深度減排目標。

龍輝
英國格林奔科集團中國區首席代表潘學富:“歐洲生物質耦合發電實踐及對中國的參考”。分析歐洲生物質耦合發電的蒸汽、間接、直燃耦合3類共7種技術方案。歐洲150多個生物質耦合發電項目中,除10個采用蒸汽耦合或間接耦合外,其余全部采用直燃耦合技術路線。生物質直燃耦合發電關鍵技術體系——生物質顆粒料高效管道輸送及抑塵抑磨損、生物質粉長距離高效率低成本氣力輸送、生物質粉直燃耦合燃燒性能提升、生物質粉耦合煤粉安全控制。橫向比較世界主要國家地區生物質能利用方式和耦合發電技術路線,結合我國當前單個生物質發電項目等值約9~10萬噸標煤熱量的生物質燃料收集能力,針對該類型較低比例的生物質耦合發電改造可采用生物質燃料煤粉管道給料耦合改造方案,該方案具有:技術成熟可靠、改造方案簡單、快速實現高比例國產化、電廠設施改動少、改造周期短、單位造價低、對現有電廠設施的運行維護影響極小、與電廠現有運行維護體系兼容性好、系統運行維護便捷且成本低、生物質耦合發電獨立于原有燃煤發電等優點。
南京林業大學新能源科學與工程系主任/教授周建斌:“生物質與生物質氣化多聯產技術創新研究及產業化”。生物質氣化技術因產品單一、可燃氣中焦油含量高、研制及裝備能力不足等問題,項目寥寥無幾,生物質氣化多聯產技術創新發展理念應運而生,實現“生物質氣化多聯產技術”先進、經濟、環保性,生物質利用完全符合綠色、循環的可持續發展目標。主要創新點:(1)經濟效益和環境效應好。(2)提出生物質熱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發電系統,采用熱燃氣直接燒鍋爐的蒸汽輪機發電模式。(3)直接解決生物質燃氣凈化和焦油兩大氣化技術難題。(4)有效解決生物質氣化發電經濟性、規模性、自動化及系統的可靠性、穩定性和標準化等問題。針對不同類型農林生物質,進行原料預處理、氣化特性、產物分析與品質提升等研究,揭示生物質熱解氣化過程機理與產物調控機制,建立生物質熱解氣化多聯產理論基礎。

潘學富 周建斌
國核山東電力工程咨詢有限公司清潔能源中心高級工程師蓋東飛:“清潔供暖與生物質耦合發電技術研討”。已投運的超高壓參數機組大多為凝汽式機組,應用在熱電聯產項目中業績較少。高溫高壓參數機組,投運業績最多,技術成熟,機型多樣,適應各種條件運行工況,應用廣泛。生物質氣化耦合發電具有適應性強、節約土地、節約投資、發電效率高等優勢。但在供熱熱效率、氣化爐適應性方面具有劣勢。再生系統是由再生器、風機、空氣換熱器及煙氣凈化設備等組成。熱載體伴隨部分生物炭進入再生器后,在過氧環境下燃燒,將熱載體溫度由450℃左右提升至900℃上下,循環進入反應器進行熱解反應。凈化處理后燃氣熱值為3000~4000Kcal/Nm3,焦油含量為10mg/Nm3。
清華大學煤清潔燃燒國家工程中心總工程師/教授卓建坤:“生物質耦合燃煤發電的鍋爐運行影響及控制技術研究”。無機礦物質遷移和轉化是明確催化劑失活、積灰和磨損、飛灰質量、除塵效率等生物質直接混燒關鍵問題的核心。重點介紹①爐內積灰結渣實時監測及受熱面壁溫監測。②空氣預熱器防堵與在線監測技術,提出基于SO3轉化NH3逃逸預報與噴氨調控的全過程閉環邏輯及控制方法。③多污染物協同深度治理及水分回收技術,高效低成本地協同治理煙氣中顆粒物、可凝結顆粒物及水分深度治理是關鍵?、苌镔|/煤耦合發電優化控制策略:在熱力計算、計算流體動力學計算和在線檢測、性能測試基礎上,通過數據挖掘和學習,提供電廠優化解決方案。

蓋東飛 卓建坤
哈爾濱工業大學能源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別如山:“生物質雙循環流化床氣化及污泥干化與燃煤鍋爐耦合技術”。為提高氣化效率,降低飛灰含碳量,飛灰含碳量小于10%,采用雙循環流化床氣化爐+生物質炭+煤粉爐耦合,使用高效低阻旋風分離器。鼓泡床氣化爐中生物質與床料密度差大,混合效果差,含碳量高,采用差速流化床氣化爐+生物質炭+燃煤鍋爐耦合,大幅改善生物質與床料混合效果,提高氣化效率。流化床及循環流化床氣化爐需要高壓鼓風機,阻力大,電耗高,系統復雜,造價高,提出層燃爐氣化爐+生物質炭+燃煤鍋爐。目前國內污泥干化與焚燒模式和國內污泥干化設備應用現狀,污泥干化采用槳葉干燥機、圓盤干化、薄層干化、流化床干化等間接干化,焚燒采用流化床焚燒爐+余熱鍋爐。煙氣凈化采用爐內脫硫+SNCR+活性炭噴射+布袋除塵器+濕法脫硫。
上海鍋爐廠有限公司研究員池國鎮:“生物質/污泥/垃圾等耦合燃煤發電技術”。生物質氣化耦合系統技術方案通過電力規劃設計總院組織的院士、專家團隊評審,解決了焦油、堿金屬析出引起的結渣、結焦問題,具備工程實施條件。垃圾熔融氣化耦合可實現垃圾固廢無害化,并抑制二噁英的生成,具有創新性。

別如山 池國鎮
華北電力大學動力工程系博士魯許鰲:“生物質耦合燃煤發電研究探討”。 超臨界燃煤機組耦合秸稈氣化發電可以看作是一種獨立的新的生物質利用方式,具有一定創新性,擴展性。比較而言,氣化共燃不是效率最高,但也有優勢:投資較低、獨立的生產單元、效率較高、對煤粉鍋爐影響較小。生物質耦合技術不同發展階段,分別采用10MW級生物質氣化耦合和再熱側蒸汽耦合超臨界燃煤機組發電;100MW級小容量超臨界生物質鍋爐過熱側耦合超臨界燃煤機組發電;300MW、600MW超臨界生物質發電機組技術路線。耦合垃圾發電可采用CFB鍋爐小比例摻燒RDF5模式和小容量垃圾焚燒爐再熱側蒸汽耦合超臨界燃煤機組發電模式。
中國能源建設集團西北電力試驗研究院有限公司鍋爐技術研究所鞏時尚:“玉米秸稈與油頁巖半焦直燃混燒技術研究”。強調不同比率及速率對燃燒特性的影響,重點考慮升溫速率和混合比例。當半焦與玉米秸稈質量比為7:3時,相互影響最大且均為有利影響,能夠改善兩種燃料燃燒特性?;鞜^程可分為失水峰、揮發分逸出燃燒峰、固定碳燃燒峰、礦物質分解析出峰四階段,玉米秸稈的加入明顯改善半焦燃燒特性?;鞜^程確實存在協同作用,并且樣品S4影響較大;有利影響主要發生在第二、三階段。升溫速率為20℃/min時,相互影響最大且有利。研究樣品S4燃燒過程中的氣體產物釋放特性,其燃燒氣體產物以CO2為主,升溫速率在20℃/min時,混合物燃燒效果最好,燃盡率最高。

魯許鰲 鞏時尚
浙江大學能源工程學院熱能工程研究所博士陳文迪:“燃煤耦合污泥焚燒發電技術的研究和應用”。強調降低污泥含水率是關鍵——污泥調理+深度脫水,污泥攪動型間接熱干化,干化污泥的耦合焚燒,污泥干化焚燒污染物生成和控制。詳述干化+燃煤鍋爐耦合焚燒、干化+垃圾焚燒爐混燒、干化+新建焚燒爐三種方案技術流程及案例。土地稀缺、污泥來源復雜的城市和工業區,采用干化焚燒方法處置污泥是無害化最徹底的技術之一,尾氣經處理完全可達標排放。污泥攪動型間接熱干化設備、復合循環流化床污泥焚燒鍋爐、燃煤耦合污泥焚燒發電技術及污染物控制系統,更合適中國污泥,具有運行穩定、經濟和安全性獨特優勢。
山東電力工程咨詢院有限公司鍋爐專業主設人劉義達:“多能互補理論及其在燃煤耦合生物質方面的應用”。依據多能互補理論可以把生物質能、太陽能兩種低碳能源耦合,其中,利用主動型太陽能溫室技術干化污泥、干燥生物質是一種互補思路。多能互補理論還可從廠界級多能互補拓展到產業鏈級多能互補,例如采用污泥種植生物質能源林,再把產出的生物質參與到燃煤機組耦合發電過程中。截至2017年底,全國共30個省(區、市)投產747個生物質發電項目,其中農林生物質發電項目271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339個,沼氣發電項目137個。國內大多數生物質氣化系統,一般要求進入氣化爐的原料含水量為10~20%,過于潮濕的原料可能導致送料設備阻塞,降低最后產生燃氣的熱值。國內大多數流化床氣化系統,原料水分超過一定值如20%時,系統溫度波動極大,難以正常運行。而壓塊技術路線對生物質含水率要求也需低于20%。

陳文迪 劉義達
哈爾濱工業大學燃燒工程研究所教授孫銳:“火電廠煤-生物質耦合發電技術對比分析”。熱化學轉化是生物質利用主要方式,直接燃燒占其利用95%。燃燒過程存在結渣腐蝕影響,主要由堿金屬和氯元素相互作用引起,引入烘焙可減少生物質中氯元素,進而減少渣生成。大容量煤粉爐混燃是非常安全可靠的生物質能發電技術。生物質旋風氣化具有強度大,多爐聯用,適合工業化應用特點;氣化爐結構簡單,初投資低,易于操作運行,反應過程中自除塵,燃氣中飛灰和焦油含量低的特點。旋風氣化與燃煤融合發電優勢:與煤粉鍋爐進行緊密耦合布置,占地面積小;氣化燃氣和氣化半焦協同還原NOx;燃氣-生物炭綜合生產。
哈爾濱鍋爐廠有限責任公司新能源產業工程公司副總經理劉恒宇:“哈鍋燃煤耦合生物質氣化發電技術”。相較傳統技術,燃煤耦合垃圾發電技術可將垃圾焚燒發電效率提高約32%,提效10%左右,實現垃圾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低成本化處置,提高能源化利用效率,降低處理投資成本及運行維護費用。大唐長山生物質耦合項目選用循環流化床生物質氣化爐,采用微正壓氣化輸送方式,以雙鏈耦合方式實現耦合效率最大化及影響最小化。技術特點:a.有效提高氣化運行安全性,降低燃燒轉氣化過程爆燃風險;b.簡化系統控制復雜性,有效避免氣化過程中焦油析出;c.提高氣化爐內生物質氣化反應速率和品質;d.降低廠用電率,提高發電效率,降低維護成本。生物質燃料化耦合應用方向:低成本消納,高附加值利用,多元分布式應用,產業化發展對生物質原料進行標準化控制至關重要。

孫銳 劉恒宇
華中科技大學煤燃燒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教授陳漢平:“燃煤耦合生物質發電與熱解多聯產技術研發及應用”。針對生物質氣化氣熱值較低,混燃會導致鍋爐效率降低這一技術難點,提高燃氣熱值有利于增加鍋爐效率;熱解氣熱值高,富含碳氫化合物,提高鍋爐效率有利于再燃脫硝。形成一整套高效、低耗、清潔的生物質氣化耦合熱解混燃發電核心技術。以一臺15MWe氣化爐為例,相比于傳統氣化混燃技術,每年可新增近680萬元收益,相當于每度電補貼7.5分錢。技術優勢:避免鍋爐積灰、結渣、腐蝕;發電效率>35%;無需專門燃氣凈化裝置;熱燃氣中焦油的化學熱能變廢為寶等。效益優勢:建設成本低、原料成本可控、節能減排效果好、可實現灰渣高值化綜合利用。
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包紹麟:“生物質直燃CFB鍋爐技術”。生物質鍋爐需解決:灰堿金屬含量高,粘結低溫結焦、堿金屬腐蝕、生物質密度小、灰含量少、燃料價格高、電站建設成本高等問題。分析生物質直燃CFB鍋爐技術路線及案例:高溫級受熱面全部布置在爐內,高溫、中溫過熱器,高溫再熱器布置在爐內,材料必須是TP347H;流化速度4m/s左右,高度同燃煤鍋爐;爐膛溫度800℃以下,水冷屏進行調節;低溫級過熱器采用順列逆流布置;省煤器采用錯排或H型鰭片布置;空氣預熱器用陶瓷管;尾部受熱面必須有放渣位置。
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包紹麟:“生物質直燃CFB鍋爐技術”。生物質鍋爐需解決:灰堿金屬含量高,粘結低溫結焦、堿金屬腐蝕、生物質密度小、灰含量少、燃料價格高、電站建設成本高等問題。分析生物質直燃CFB鍋爐技術路線及案例:高溫級受熱面全部布置在爐內,高溫、中溫過熱器,高溫再熱器布置在爐內,材料必須是TP347H;流化速度4m/s左右,高度同燃煤鍋爐;爐膛溫度800℃以下,水冷屏進行調節;低溫級過熱器采用順列逆流布置;省煤器采用錯排或H型鰭片布置;空氣預熱器用陶瓷管;尾部受熱面必須有放渣位置。

陳漢平 包紹麟
中國投資者協會能源投資專業委員會副會長/研究員莊會永:“模式、路線、政策、實踐——中國生物能源產業化發展經驗與燃煤生物質耦合發電”。生物質與煤炭耦合燃燒、生物質燃燒發電供熱是全球目前及未來減少煤炭消耗、減少CO2排放重要手段?,F在煤炭仍是我國主要能源,火電容量已超過10億千瓦,世界第一,占比超60%,徹底“去煤化”不現實,馬上關閉全部燃煤電廠也不可能,但是中國電力必須要走從“減煤”向最終“去煤”方向發展。燃煤耦合生物質與其他多種規?;蒙镔|方式不矛盾,在擴大生物能源份額、減排二氧化碳、增收和農林業剩余物環保利用、增效節能等方面是一致的。小型直燃熱電與大型耦合不矛盾,分布式熱電與規?;欣?,各有優勢。
合肥德博生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魯萬寶:“生物質高值化氣化耦合燃煤機組發電技術”。生物質經氣化后獲得生物質炭和燃氣兩種基本產品,進而得到活性炭、電力、蒸汽及合成天然氣等多種高附加值產品。氣化多聯產技術具有產品多樣效益高、可調整靈活分布、攻克難題技術先進等優勢。氣化耦合燃煤機組發電技術是利用生物質氣化技術,制備生物質燃氣與燃煤機組耦合,充分利用機組富余發電負荷,提高生物質發電效率。獨特優勢:生物質氣化過程無需純氧作為氣化劑,降低運行成本及設備建設費用;采用常壓,操作難度低;合成原料氣甲烷含量高,降低后續合成難度。升級原理:生物質在高溫無氧或缺氧條件下,發生分解產生可燃氣體及高品質生物炭的過程,是固定碳的氧化反應和揮發分熱解的耦合;通過調整固定碳的氧化程度,實現高效氣化或高品質生物炭及燃氣同時輸出,提升生物質價值。

莊會永 魯萬寶
會議通過院士、專家對話,答疑環節,共同探討熱點、難點問題,從燃料摻配、機組改造、安全運行等方面展開交流,進一步研判、優化可行方案,解決工程實踐問題;專家紛紛表達見解,解答與會嘉賓提出的問題,并對問題進一步拓展分析。一對一、一對多、多對多,精準解疑,技術實用,干貨滿滿;參會者根據專家研究方向會上提問,會下探討,既擴展思路,又衍伸技術內涵,多面溝通、教學相長;政、產、學、研、用、商各單位代表借此機會,自由結合,深度交流;會務組將尚未解答的問題編號整理,統一發至微信技術交流群,專家一一對應線上解答。線下思想碰撞,迸發智慧火花;線上延續探討,學習不止。


院士專家對話、答疑·交流互動·心得體會

中國電力科技網對本次會議進行全程實況錄像,供國家能源局、各大發電集團主管部門交流學習;還將專家演講PPT上傳至中國電力科技網相關欄目和電力月刊,供廣大電力科技工作者在線瀏覽,免費共享、傳播先進技術和經驗,為我國電力發展貢獻綿薄之力。
中國電力科技網:www.0631rcsc.com;
聯系人:魏毓璞18801034448;周麗15010503361;楊曉容18001252968。